我的大学
大学啊。眨眼就过去了呢……
前言
2018 年9月入学,2020年1月寒假期间遭遇新冠疫情,在家上网课一学期,2020年9月重新回到学校,2022年5月28日完成毕业答辩。
本来想固定一段时间写个总结的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,没能实现(这的确不是因为我懒🙃),但还是写了几个假期总结的。毕业毕竟算个重要的时间节点,加上毕设也基本忙完了,也就有了本篇。
大概按照目录的几方面讲讲吧,这篇也不全是总结吧,也有些回忆和介绍的东西。
学业与生活
上课
该校铁道专业的学业压力还是挺重的,180个学分相较其他专业意味着更多的课程,更多的上课时间。特别是大一到大三,基本每天都有课。早课八点,因为宿舍里教室远的缘故(宿舍在北区,教室在南区,徒步得15到25分钟,一个来回得3000到4000步),最好得7点起,洗漱、吃早饭、去教室。中午最晚结束12:15,下午第一讲课在14:00,下午最晚结束18:15,晚课是19:30开,一般两节课,上到21:05,有幸上过一学期我校的德语二外,结束时间是晚上21:55。
学分
学校课程学分组成大致分成了必修、限选、选修和通时,但实际感觉没用的东西太多。通时课是一些扩展知识面的课(比如酒文化、茶文化、政治哲学导论之类的),一般安排在晚上,感觉就是学校老师为了挣外快而开设的,一星期一节并不会讲些什么东西,有的课甚至就是放视频。选修学分学校要求的不多,只有俩,我一门德语二外就有3个学分。必修就是基本的高数、线代啥的,还有一些必修的专业课,我这个专业就比如有三大力学(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)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、铁路选线设计。限选是一些专业扩展课程,比如概率论(听说我们的下一届已经变成了必修)、数学建模、数值计算等等。
衣食住行
生活方面,离不开衣食住行。
穿的……额,没校服,毕业发了文化衫不知道收不收回去,反正学士服得还回去。
我这个校区有四个食堂,但生活的北区只有一个四食堂,食堂有一二楼之分,一楼都和我高中食堂差不多,就是不会中午抢饭这个困难了,就是普遍的吃久了难吃的那种,一样的包子吃了要拉肚子。印象不好的一点在于,大二的时候,某次中午去四食堂吃饭,然后看到一只大蟑螂在炒饭窗口的炒饭上爬过去,打饭的大哥没看见,我给他指,他以为我要打一份(后来再也没吃过四食堂的炒饭)。食堂二楼一般要奢华一点,消费也要高一点。对比看,一食堂二楼是清真,二食堂二楼要好吃一些,三食堂四年去的次数一只手数得清,四食堂二楼跟一楼很像。
宿舍在六楼,上下楼就是锻炼,居住水平应该在四川是比较好的了。宿舍四人间,上床下卓,独立卫浴,有饮水机(矿泉水要么提前订要么自己从楼底搬,锻炼+1),有空调(有租金)。网络的话,可以办移动、电信、网通的宽带,年年换以使用更低的价格,但是带宽都不高,最开始是20MB,后面扩充到50MB,打打游戏还行,15-50ms的延迟,就是这两年不稳定,要么跳PING要么断流。舍友们都挺可爱的,虽然大家兴趣爱好不尽相同,但是大家包容性都很强,私认为是我们班男生宿舍里最和睦的一个了,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,也一起熬夜期末复习,一起去爬山,甚至一起考研然后一起没考上😹。半夜一点躺床上,突然饿了,说「走,吃烧烤」,然后就一起穿衣服去撸串到三点才回来。这个大学,确实因为有了他们,才显得更加美好。
行的话,因为校区占地比较大,所以校内允许共享单车,但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单车常常把去食堂的路堵满,这点让人难受。上课的话,还可以花一块钱坐小白龙,但是我对小白龙的印象极其不好,一般车都是让着走路的,小白龙的话就在人后面疯狂按喇叭,态度极差又不注意安全。学校是一校两地三校区,市内的有校车,按点发车,2块钱,还是挺方便的。(另一个校区在峨眉山下,去过一次,发现已经基本没人了,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,图书馆也只有一楼的一个老师一个保安)
总的来说,虽然挂过一门课,但是总体的结业还是比较容易的,毕设的导师也比较认真,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,虽然感觉以后不太会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。
书
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读书多的人确实比读书少的人在言谈上体现出很多不同。
大学四年,总共借过图书馆103本书大部分应该是编程相关的,但还是有很多别的书,比如《中国语言学史》《和声学新编》《通过!游戏设计之道》《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》《专注力:如何高效做事》《微积分的历程:从牛顿到勒贝格》《日语语言学理论研究与日本文化探析》等,还包括一部分的本专业相关的书籍。
我的读书范围还不是特别宽,但是还是有意在朝别的方面走。编程书籍是为了学习,兴趣方面大多是语言、物理相关的,最近也有看克苏鲁文学以及乐理方面的。
读书的话,还是纸质的书居多,电子版确实不如初中时候看得下去了。集体生活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,以前一个人,没事看书不会受到干扰,现在抗干扰的能力变弱了很多。但是最近在尝试微信读书。
我有一个目标,就是每年双十一给自己买一本书,第一年是顾樵的《数学物理方法》,很高深,可能得我的数学造诣高起来了才能看得懂;第二年是艾思奇的《大众哲学》,这本看完了,高中朋友们推荐的哲学读物;第三年是《霍金讲演录》,霍金是我一直景仰的人,很喜欢他的著作,最近在看他的《霍金十问》;今年买的是《The Complete Fiction of H.P. Lovecraft》,纯英文的,厚厚一本像本字典,收录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作品,虽然还没怎么看,但将来必要通读一遍。这个目标希望我能坚持下去,也算是我为数不多的年度计划吧。
知识与技能
编程
大学期间获取最多且提升最大的就是编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了。自从大一下学完C/C++后,便基本完成了启蒙,然后因为想用cocos creator做做游戏,开始学习JavaScript,后来注意到JS更多应用在网页,开始了解Web开发,然后延伸到前端与后端的概念,开始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,包括前端的框架(主要学习了Vue2,后面发布了Vue3也在跟进)以及后端相关的服务器(开始主要是学习使用Node.js)与数据库(主要是NoSQL的MongoDB)。后来更加横向扩展知识面,开始学习Golang、Rust这些新的语言,去扩展TypeScript方面的知识,考计算机二级,学了Python。后来又在使用Godot做游戏,又得学习GDScript。
但是,问题很大的出在缺少代码量上,总是不能很持久地去学好一门编程语言,然后就是学后缺乏实战,很多知识流失得很快。
英语
大一过的四级,大二过的六级,然后一直颓废,准备考研才又拾起来,现在的英语能力顶多看看某英国熊猫人VTuber的直播,阅读理解能力逐年下降,词汇量捉摸不定。
不过还是时不时保留一定量的英语使用,因为一些开源项目的文档、工具的文档需要。但是词汇是个大问题。
小语种
日语已经常年停滞,但是摄入量很大,不时看日语动画、视频、直播,会去关注一些语言学及方言的东西,偶尔研究关西腔的发音特点。有时也会突然来感觉,然后抄抄日语歌词,现在日语歌词加上高中时的量,已经接近两本。
德语自从二外课之后就很少再捡起来,虽然词汇量和语法不行,但发音规则还记得一些,难能可贵的是,数字一到十说地贼溜。
游戏开发
Godot在学,目前在写敌人寻路算法,用的Dijistra。
Aseprite在学,像素绘画是个难题。
Fruit在学,编曲前可能得学基础乐理。
成就
(虽然少得可怜)
- 英语四级、六级
- 计算机二级
- 校级力学创新实验大赛三等奖
好吧,大学摆了两年,该学了。。。